目前國內銅雕技藝中杭州銅雕王、百年老字號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朱炳仁領銜的杭州銅雕已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傳承技藝。朱炳仁是目前國內銅雕界唯一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銅雕泰斗。 朱炳仁先生擔綱了從雷峰塔到峨眉山金頂的當代十大銅建筑的建筑藝術創造,同時在視覺藝術創作中,傳作出獨具風采的銅書藝術、千姿百態的熔銅藝術、精微入妙的青銅藏書票藝術、銅雕電話卡藝術。“闕立”是他的藝術新思維的代表作。
銅雕的老字號品牌為“朱府銅藝”。他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清朝同治年間。1880年第一代銅藝匠人朱雨相在紹興開設“義大銅錫店”,主要做些日常用品。由于價格公道,服務又好,工藝精湛,生意興隆。
銅藝傳承人——朱炳仁
到了朱雨相之子朱寶堂手上“義大銅錫店”更名為“瑞昌銅店”,設在紹興北后街83-85號(原地于2002年被拆),生意更加紅火,并開三店一鋪,產品銷到京城。從此“朱府銅藝”名揚天下。
傳到朱寶堂兒子朱德源這一代,戰亂原因,被迫結束銅生意,并舉家遷往杭州。解放后,公私合營,銅材料受到限制,祖傳工藝仍然未能得到延續。朱德源開始走上專門研究銅藝書法之路,融入了杭州的打銅巷,銅藝又開始走向街頭巷尾。
上世紀80年代,改革的春風吹遍了全中國,“朱氏銅雕”傳到朱德源長子朱炳仁手里,成為第四代傳承人,從做銅字銅牌開始,重新尋找和再造“朱府銅藝”失落了的銅雕技藝,并發展為“杭州一絕”、“中國一絕”。
朱德源的長子朱炳仁成為“朱府銅藝的”自然傳承人,他七歲隨父遷杭,自幼深受父親的藝術熏陶,一直在書畫社學藝,他善于對傳統銅雕藝術進行挖掘和研究,打破了銅雕“重刻輕雕”的傳統制作方法,并總結出“朱府銅藝”七大祖傳絕活,使該工藝突破了書畫禁忌,真正做到“書、畫、刻、雕、鍛、鑄”六位一體,開創了杭州銅雕發展的新局面,作為新一代杭州銅雕的傳承人,他繼承了“朱府銅藝”的銅雕技藝,從工藝和理論兩個角度,對發展銅雕工藝起到了積極作用。
改革開放給銅雕藝術帶來新的活力,“朱府銅藝”的后代朱炳仁迎來了恢復和發展“朱府銅藝”的絕佳時機。朱炳仁創立了“朱炳仁”銅雕的新品牌,研發出62項銅雕國家專利技術,用現代科技建造了杭州雷峰塔、桂林銅塔、常州市天寧寺寶塔、靈隱銅殿、錢王祠銅獻殿、紹興步行銅橋、武漢琴臺大劇院、四川峨眉山金頂銅殿、臺灣金陵寺祖師廟等大型“中國當代銅建筑藝術”工程30多項,其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組織部以及國家博物館收藏。
進入21世紀,形成了新的銅藝術體系,以“朱府銅藝”和“朱炳仁”銅雕為核心的“杭州銅雕”,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工藝
銅雕工藝遍布大江南北,莆田銅雕、唐縣銅雕等。莆田銅雕藝術中,鑄出的銅件的紋理和圖案絲毫不差,超大型傳統銅雕,即使高達108米,也能做到準確無誤。在莆田梅峰寺,有一口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由名匠蔡通鑄造的銅鐘,敲擊時聲音洪亮,五更時分可傳至20公里遠,且音有揚抑,有詩贊道:“何處鐘聲出曉煙,梅寺別有上方天……清音可卜陰陽事,還憶當年蔡氏賢。”所以有“梅寺晨鐘”之稱,成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